近日,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开发了食用农产品电子凭证管理小助手微信小程序,在通州区12家农贸市场的全部畜禽产品销售商户推广运行。消费者只要扫描二维码,所购鲜肉的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详细信息便一目了然。(据7月17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2025.08.01当一粒祈福珠成为钓饵,当128元足贴化作购酒通行证,当“御医传人”在直播间兜售“王室特供酒”……一套精心设计的剧本正在数十个药酒直播间同步上演。时下,一些药酒商家在私域直播间共享同一套话术模板,背诵同一份行医多年的台词,吹嘘药酒神奇功效,针对银发族展开精准围猎。
2025.07.30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7月16日,黑龙江冰雪天使“淘学企鹅”正式亮相LEC全球授权展(上海站)。此次授权展汇聚了400余家展商,携1800余个热门IP亮相。
2025.07.28近日,《北京市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对外发布。《指引》明确实体店可自愿承诺无理由退货但须履约,不得虚假承诺,消费者退货须保证商品完好且不得恶意退货,同时对购物凭证遗失、商品完好界定、赠品处理等争议情形作出规范,为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提供指导。(据7月17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2025.07.234岁孩子就能下单、5岁孩子欠款千元、13岁少年赊账8000多元……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电商平台面向用户推出“先用后付”“免密支付”功能,却未及时设置“防火墙”,导致未成年人在电商平台上频频0元下单,有的家庭甚至因此背上债务。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有未成年人通过“先用后付”购买商品200件、总金额8000多元,而家长毫不知情,事后平台拒不取消订单并要求补交欠款。(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
2025.07.17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多地抓住机会,结合热门影视剧、电影推出全新主题游路线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成为今年文旅消费的新亮点。在西安的主题街区,真人互动随处可见。自从《长安的荔枝》热播,街区专门布置了荔枝树景观,游客还有机会邂逅“荔枝使”,听他讲述剧中从岭南到长安运送荔枝的故事。(据7月7日《央视财经》报道)
2025.07.15《消费纠纷行政调解服务规范 市场监管领域》(DB11/T 2443—2025)地方标准近日发布,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针对消费者跨区域维权中程序有差异、成本增高等痛点,在实施的时效、覆盖面及司法保障的主动性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改进。(据7月3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2025.07.11随着高考结束,不少高中毕业生选择在这个暑期学车考驾照。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各地驾校报名火热背后,暗藏低价引流、包过承诺等陷阱,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非常容易“踩坑”。(据7月2日《法治日报》报道)
2025.07.09“孩子穿上这双鞋,学走路能少摔跤!”当前,童鞋市场热炒“机能鞋”“学步鞋”,商家宣称一双“科技含量十足”的专业学步鞋能让孩子“减少摔跤”“矫正步态”,这让不少家长甘愿为之买单。动辄数百元的学步鞋何以备受家长青睐?这类热销产品到底是玩概念还是真实用?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不乏商家以“科学育儿”“给孩子最好的”之名,将商品包装成成长刚需,其背后是被标价待售的“育儿焦虑”。(据6月23日《现代快报》
2025.07.03直播间里,主播激情四溢地叫卖,屏幕上弹幕飞舞,这般热闹场景本是直播带货蓬勃活力的体现,然而有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做起了“职业弹幕人”的生意。近日,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雇佣“职业弹幕人”刷评果冻食品具有减肥功效进行虚假宣传,被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直播刷评”行为被纳入了“编造用户评价”的执法框架。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