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薄雾还笼罩在金花村的茶山时,村民安志琴正熟练地摘下茶树上带着露水的嫩芽放入腰间的竹篓中,这个动作,她重复了整整28年。28年前,当她从外地嫁到这里来的第一天便开始在丈夫家的茶山学习采茶,从那时起,她的日子便和这一片片绿意盎然的叶子紧紧缠绕。
安志琴对记者说,“我结婚嫁到这里20多年,都是靠茶叶为生。忙的时候就请人摘,茶叶卖二十块钱一斤的话,要开个十一二块钱,卖三四十块钱一斤的话,就开一二十块钱,根据茶价的上下波动来开工资,都是计件的,采得多就得的多。我们这些村子里的人就是靠这个茶叶来吃饭的。”
湄潭县是贵州产茶大县,曾连续五年蝉联全国茶叶百强县榜首,茶产业更是带动了当地超30万茶农增收致富。贵州省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杨冬表示,湄潭县处于北纬27度黄金产茶带,平均海拔900米,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这种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县里的30万茶农都是依靠茶产业为生,因为在湄潭茶就是首位产业,富民强县,茶就是湄潭的老底子、命根子和钱袋子。
在政策年复一年的浇灌以及当地茶农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下,如今湄潭县的茶园已连缀成60万亩浩瀚绿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金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总经理刘建顺说,“我们村也有6800余亩茶园,每年的产值大概是3500万元。按单一的茶产业计算,人均产值可以突破1万元。我自己也是一个茶叶的种植大户,家里大概有近20亩茶园,每年的产值大概20万元。”
如果说规模化种植是筋骨,那么精深加工便是湄潭茶产业跳动的心脏。近年来,湄潭县以全产业链思维重塑价值链条,现代化茶企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多元化产品矩阵满足不同味蕾需求,将一片叶子的价值成倍释放。
https://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share/12636560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新华生活(XINHUALIFE.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生活”的所有作品,均为新华生活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新华生活网站内容,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