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新动能从哪来|河南经济新“三观”②

来源: 三门峡网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发布时间:2025.07.16

这些深层次的变化,也正是河南快速走出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低谷期,在经济总量重回全国第五后,仍保持向上态势、不显疲态不歇劲儿的根本所在。

大“象”转身有多难?

作为经济大省,体量越大,转身就越吃力。对河南来说,“大”是一种优势,有时候也是一种负担。

短短三年多时间,河南的结构调整,为何进展如此迅速?

这就不得不提到 ,2021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河南提出的换道领跑战略。

作为“十大战略”之一,这项战略被看作是对河南制造业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的重塑性变革。

为何重塑?因为已经到了不能不变的关键时刻。

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大省,河南的工业体系完备,制造业的规模总量,连续多年稳定在全国第5、中部地区第1位。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传统产业占比过重,新兴产业贡献弱,产业结构不合理。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6个经济大省中,仅高于四川,与其他四省相比,差距基本都在10个百分点以上。

除此之外,高能级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少、区域综合创新能力仅排在全国第13位……这些,都明显制约着河南发展的速度。

明晰了差距,如何去改?河南,选择了三个方向共同发力:

“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

而这三个方向,也并非相互割裂,而是立足河南实际,有着很强的关联性。比如,传统产业中的化工,就与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产业、未来产业中的前沿新材料产业,一脉相承;如今未来产业的风口——人形机器人,也要依靠河南传统产业中的装备制造业。

“7+28+N”产业链群,如何重塑河南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虽然有“新旧之分”,但很大程度上“新”来源于“旧”,“旧”也可以转化为“新”。

这样的发展思路,让河南的产业重塑,从规划之初就放在一个筐子里。而真正使其高效运转、成为密不可分整体的,则是如今决定着河南发展走向的“7+28+N”产业链群。

“7+28+N”这个词,如今在公开报道中,提得很多。但这样一个庞大且具有前瞻性的产业体系,是怎样一举囊括河南产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还需要仔细拆解分析。

“7”,指的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医药、现代食品、现代轻纺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这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既充分考虑了河南的优势产业,又结合了未来的发展布局,可以说,是河南的产业体系之“根”;

“28”,是培育壮大超硬材料等28个重点产业链。这些重点产业链,依托于根系,很多都是增势强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河南的产业体系之“干”;

“N”,则是在细分领域培育若干专精特新产业链。再细分、再延伸,让河南的整个产业体系,“枝繁叶茂”。

不仅如此,河南还明确,建立“7+28+N”链群动态调整机制。

这样的结构,让河南无论发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还是未来产业,都能迅速在先进制造业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快速建立起上下游企业齐备的产业链。

如今,“7+28+N”产业链群,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接近70%,并成为河南培养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孵化器。

正是这样的参天大树,让河南挤进了一个又一个高端的、看起来高不可攀的产业。

https://www.ismx.cn/content-27-102699-1.html